sdf

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

dsf

老布什脱口说出实话:西方为何仍然相当曲解中国

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

中国的崛起催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。其中之一就是经常出现的对中国的歪曲看法,夹杂着敬畏、贪婪和恐惧等。

  我在琢磨如何概括中国实施开放政策的30年,没想到老布什让我省却了麻烦。不久前在接受中国官方报纸《中国日报》采访时,他说:“我想这不成问题,今天的中国人比以前更自由。现在美国仍有一些人对此感到不理解,他们仍把中国人看作一帮共产主义者。”

  这是一个老者不经意间脱口说出的话。但这是事实;西方仍然相当曲解中国。而且,这些话被登在一家中国报纸上。没错,《中国日报》是一份发行量小的报纸,但这些话能够见报这一事实,就足以说明自老布什首次踏足这里以来,中国变化何其之大。那时它当然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。那现在呢?30年前的12月不仅改变中国

  34年前,老布什先生到北京接掌美国驻华联络处,中国在这之后的4年才开始真正改变。分水岭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。这次会议于1978年12月闭幕,也就是30年前的这个月。很少有人会想到那次会议上平淡无奇的讲话,将改变的不仅是中国还有世界。

  当时毛泽东已去世两年多,一场权力斗争在激烈上演。最终邓小平胜出,中国的政治版图发生改变,开放政策诞生了。那个月还发生了其他事情:美国和中国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;波音公司首次向人民共和国出售飞机;可口可乐将进入中国。

  30年以后,我们都知道了邓先生所开启的一切。如今,我们几乎可以背诵一连串惊人的统计数字:世界第四大经济体,每年4000万互联网新用户,6亿手机用户,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以及地球上最大的水泥消耗国。这个国家为消除贫困而付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努力。是的,这一切我们都有所耳闻。但不知何故,知道这些并不等于能公正评判这个国家。

  我在邓先生复出7年后的1985年秋天来到中国,当时我受雇于中国一家“单位”。中国同事住在公家提供的没水暖的平房,他们骑旧自行车,期盼着每年坐火车到外省看望父母的时刻。办护照几乎不可能,阅读某些有外国新闻的报纸还得获批准。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住房,许多人有了车,他们还上网预订去国外度假旅行。最令人吃惊的是,他们似乎没有发现这种变化是在不到一代人时间里发生的。
CNN的新闻片段说明什么

  中国的崛起催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。其中之一就是经常出现的对中国的歪曲看法,夹杂着敬畏、贪婪和恐惧等。

  敬畏中国是因为这个国家如此巨大、如此古老、如此厚重,弥漫着经久不息的神秘气息。贪婪来自于认为中国奇迹能给我们带来好处:我们能卖给他们资源,我们能在那里更便宜地生产,我们能利用那里被认为无穷无极的消费市场。最终还有恐惧:如果他们不仅想买我们的石油和矿产,还想买我们的公司,那怎么办?

  由于金融危机,这种对中国的矛盾态度如今达到了顶点。英国《经济学家》杂志几周前问道:“中国能拯救世界吗?”30年前,这是一个经济瘫痪的国家,但现在我们指望中国的发动机能使全球经济持续运转。

  但是,尽管有关中国的报道铺天盖地,但我从大多数初次到访中国的人听到的是“我不知道”。不管什么原因,中国开放30年后,西方人不能完全理解它,除非他们身在此地。

  问题部分在于国际媒体对中国报道的“天性”和调子。有一天CNN播放了一个有关中国高尔夫学校的节目,节目中途就出来了“老掉牙的机器”(指传统西方媒体)如此热爱的陈腐共产主义形象:一个有关毛泽东在搞巡查的麻点密布的新闻片断,画外音说高尔夫这种资产阶级爱好在中国曾被禁止,最近再次有呼声要求限制高尔夫球场建设。

  这或许说得没错,他们曾禁止这些娱乐,我们都知道。但新闻片断中毛泽东根本不在高尔夫球场附近,而现在想限制高尔夫的原因很简单:高尔夫球场占用农田,用掉太多的水。就这样。
外国期望与中国现实的脱节

  当然,中国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。比如贫富差距拉大、环境问题和千疮百孔的社会保障网。在中国,现在你碰到的几乎所有人都会坦率承认这些问题,这正是我1985年初到中国时与现在的不同。

  政治和经济是外国的期望与中国现实脱节最大的两个领域。无论如何,在我们有生之年中国都不会成为一个西方式的“自由民主”国家,它的制度不论怎么演变或许都不会适合西方的品味。认了吧。

  至于经济,只需想想中国是什么制度,为什么它能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?国家资本主义以及充满活力的私有部门的组合,是有效的财富创造者。比起10年前,今日中国国有企业越来越少,但它们比以前国有企业更精简,拥有良好资产负债表,更重要的是,它们能赢利。

  这让外国人感到不自在。他们想像密室中坐满了共产党干部在策划统治世界,他们想像密室里坐满了西装革履者,在商讨他们的公司如何控制走下坡路的公司。这些都是有实力的大公司,他们当中一些想在世界舞台上施展手脚。如果你想跟他们玩,你必须与政治达成协议。每当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表示有意收购某公司,都会引起一波波的多疑,这真是好笑。中国只是被动投资者,目的是寻找安放现金的所在,它不是妖魔。

  如今,邓先生的复杂、经常引人忧虑的试验已经持续30年了。不妨这样看:中国如今经历的“邓模式”将比它经历的“毛模式”更久。这是共产主义吗?没错,但我们不妨称之为共产主义2.0版。这与高尔夫遭禁止的毛时代区分开来,并且为诱人的升级前景敞开大门。

  (来源:摘自加拿大《环球邮报》12月13日)

温总理赴日节省开支不过夜:15小时“急行军”

2008年12月13日——难忘的日子。作为《人民日报》记者,我随温家宝总理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,这是我第一次承担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采访报道任务。

  那天是周六,北京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。不到7点,代表团工作人员开始登机。我把随身物件放置停当后,天边第一缕阳光正好从专机的舷窗中透射进来。这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,只是经过简单改装,增加了几个小隔间和写字的工作台。部长们坐公务舱,司局长们同其他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坐普通舱。由于装了摄影录音和其他器材设备,舱内略显拥挤。据说考虑到实际飞行距离,这次没有按惯例使用较为宽敞舒适的波音747客机,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航油。8点,专机准时起飞,很快平稳地飞上了云端。

  不一会儿,旁边几位老记开始忙碌起来。原来他们凭经验知道,温总理马上就会过来看望大家。我立即抢占有利位置,希望离总理近些。果然,温总理微笑着出现了,亲切地同大家握手。对老记们,总理还能准确地叫出名字。大概是看见了陌生面孔,总理问:“有谁是第一次随我出访的?”我连忙举手说:“总理,我是第一次随您出访。可惜时间太短,还不到一天,太遗憾了。”温总理笑道:“你下次可以再来嘛。不过,跟我出访很累,就像急行军。”总理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后对大家说:“今天去日本日程很紧,结束活动后连夜返回,回到北京要到半夜了。在福冈没有给大家在饭店订休息的房间,因为没有时间休息,大家辛苦了!”接着温总理讲了出访的活动安排、成果和意义。飞机发动机噪音较大,为了使舱内的人都能听清楚,总理始终提高着嗓音。我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:逗留10个小时、出席7场活动、发表4份联合声明和文件、确定中日韩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、建立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、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、携手应对金融危机、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、深化中韩战略伙伴关系、促进东亚合作……

传法驻华使馆网站遭不明黑客攻击瘫痪

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

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斯报道 法国《世界报》网站10日援引法新社报道称,自上周末开始,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网站开始“受到不停地攻击”。报道称,这导致法国驻华使馆网站几天内无法访问。
报道称该消息是当天从法国大使馆处得知的消息。报道说,对该网站的攻击“始于上周末”,“网站的服务器好几天受到了连续攻击,攻击者通过发动海量的链接服务器的请求,造成服务器瘫痪”。据称,尚未追查到发起攻击者的根源。
报道还说,在登陆法国驻华使馆网站的时候,可以看到如下的信息:“网站瘫痪,因技术问题无法继续”。
报道随后表示,“这一事件发生在中法关系的紧张时刻”。
《环球时报》记者在一些网络论坛上看到,有网友称,今天法国驻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的大使馆网页相继无法登陆,进入主页后统一显示“zh_cnzh_cnzh”的字样。不过,北京时间10日下午3时许,记者登陆上述网站时,发现所有站点均可正常登陆,并未受到所谓的“攻击”。
(最新:北京时间10日16点40分许,环球时报记者再次登陆法国驻华使馆,发现浏览器出现“页面无法显示”的提示。)
更多精彩内容,请登录环球网(http://www.huanqiu.com/
相关报道:
萨科齐见达赖仍无悔意 法国外交部开始服软
法国政要频传话为“萨达会”消毒 冀望大事化小
法国外交部: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“对话与战略伙伴关系”
萨科齐欲避免中国出现抵制法货浪潮
相关评论:
先搞清楚萨科齐为何一定要见达赖
欧洲时报:萨科齐见达赖得失几何?
西方棋子——达赖无法改变的角色

在德国工作的日子:德国人向我们竖起小指之

TM走到我们身边,盯着我们的工具看,然后竖起了小指——
去年夏天,我和4名同事去德国一家公司安装、调试设备。这家公司地处波恩市郊,环境优美,交通便利,一座庄园式的厂房就是这家公司的总部。中国人都喜欢往大城市钻,这里的人们却喜欢住在乡村,厂房周围宝马、奔驰等名车比比皆是。
配合我们工作的是一位名叫TM的德国技师,身高只有1.65米,在高大的德国人里显得很另类。初次见面,他很冷淡地说,这个工程由他配合我们施工,然后简单讲了一下分工,就埋头干活了。我和同事们觉得这个调试是小菜一碟,于是有说有笑地换上了工作服,拿出从国内带来的工具,准备工作。
TM走到我们身边,盯着我们的工具看,然后竖起了小指。我腾地一下子站起来,大声说:“不要看不起人,我们的工具是不如你们的先进,但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不会比你们落后。”说着,我挽起袖子,在他眼前晃了晃拳头,“我会中国功夫,你不要欺负中国人。”TM平静地说:“你们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,既是不尊重别人,也说明你们没有修养。”我们无言以对,开始默默工作。
第一次见面就闹得不愉快,第二天见TM时,我们都怒目而视,谁知TM却像没事人一样,照样和我们打招呼,不管我们理会与否,然后拿出一张表走到我们中间说,今天必须完成这些工作,这是今天的计划。我们说,干不完就晚上加班呗。TM坚定地说,不行,那样既浪费水电,也不安全,上班期间必须干完,不能占用休息时间。
工作并不多,我们加了把劲儿,多半天就干完了。干完我们的活后,我们默默站在一旁看着TM干。他带的工具可真全,哪怕是上一个螺丝,也要用几把不同的扳手,完成后还对自己说声“OK”。
我真替他着急,何必这么费事!看来德国人的呆板并非浪得虚名。见他忙得满头大汗,我们却无所事事,我想体现一下我们的“修养”,就去帮他。他却拦住我说,这是他应该干的活,就得他一人干。
我原本以为,大家可以这么相安无事地工作下去,你不理我,我也不理你,可是一天,“战争”还是爆发了。
那天,我和中国同事安装一台电机,在就位时,怎么放都差一点儿。正当同事们停下来想办法时,我用脚猛地一跺,电机便安装好了,严丝合缝。
TM立即跑过来咆哮道:“你们野蛮施工,这样会损坏设备的,你们赔不起!”我理直气壮地说:“绝对不会损坏,要是坏了我把命放在这里!我在电机上放了一块木板,我跺的是木板。”
TM见电机完好,气消了很多。他站在那里,一会儿蹲下身量量,一会儿写写画画,甚至拿来了千斤顶。折腾了半天后,他跑到我跟前,满脸歉意地说:“对不起,牛,我不该向你发火,你的方法是正确的,我该向你学习。”然后拥抱了我。
这是我第一次见到TM的笑脸。敢情德国人这么勇于承认错误。
从那以后,TM对我们热情了许多,工作间隙也和我们有说有笑的。他是个足球迷,我也是,他说他知道前几年在法兰克福踢球的“中国杨”,他的速度不错。我也是杨晨的球迷,那一刻我仿佛遇到了知音,觉得TM也有几分可爱。
为了迎接波恩市政府的一项技术检查,我们的工作必须提前10天完成,德方委婉地提出要我们加班,还说加班费会严格按德国劳动法执行,希望我们配合。我们很高兴,因为能多挣钱,TM却很不高兴,他说他工作十几年了,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,本来已经约好这几天晚上会女友的。
看他闷闷不乐的样子,我劝他想开些。他突然说:“我发现你们的技术很棒,这样吧,我晚上不来了,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,留到白天我来处理。”我们同意了。
我们的工作顺利完成。临走时,TM请我们去喝啤酒,大家不知道喝了多少,反正是见酒就喝。TM恋恋不舍地说:“认识你们很高兴,你们是朋友。我准备明年夏天休假。”我说:“我们欢迎你,中国欢迎你。” (文 牛学国)